关键词 |
多功能纳米膜发酵设备,纳米膜发酵设备供应商,云南纳米膜发酵设备,纳米膜发酵设备型号 |
面向地区 |
加工定制 |
是 |
|
可否定做 |
可以 |
纳米膜发酵有机肥技术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的德国,是由Baden-Baden推出了一种利用功能膜作为覆盖层,将堆体与外界空气相隔绝进行好氧发酵的静态条垛堆肥方法,后期中海环境同中科院兰化所共建“固废及水环境青岛研发中心”潜心研究中国不同地区发酵条件下所需要膜材特性,将纳米膜发酵技术不断完善,终研发出NCS智能分子膜发酵系统!如今掌握成熟技术的是德国UTVAG公司,该公司成立于1996年,其核心产品名为“GoreCover(戈尔膜覆盖系统)”,设备的年生产肥能力在102~106t之间。国内对纳米膜发酵有机肥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纳米膜发酵有机肥技术逐渐成为国内有机物好氧处理方向的研究热点。
纳米膜发酵有机肥技术作为一个刚刚出现新技术,次进入中国时由于国内对该技术的实践经验少,不少企业借机都打着新科技的幌子开始了忽悠,这样给用户留下了很深的负面印象。但纳米膜发酵有机肥技术的低成本、率特性的确是目前国内养殖粪便处理现状所急需。于是随着国内各大科技研究人员的努力探索,逐渐提高了国内纳米膜发酵技术的发酵成功率。
纳米膜发酵有机肥技术由于打破了传统发酵技术的投资高,运营高的难题,所以成为了畜禽粪污处理手段中的新方式。纳米膜发酵出的有机肥还田后涨势旺盛,尤其在青岛某现代化农业中心(生产蔬菜直供辽宁舰),在采用了NCS智能分子膜技术后,直接其产量相较于去年提升了30%,涨势喜人。所以纳米膜发酵技术是一种发酵粪污新技术。
控制方式
覆膜发酵过程可选用参数控制、节点控制等控制方式,参数控制方式宜选择温度-氧气浓度联动控制,节点控制方式可选择时间节点控制、温度节点控制以及时间-温度节点联动控制。 去膜 覆膜发酵周期一般应大于20d,判断腐熟度。终止覆膜发酵时,发酵物料不再升温,去膜,堆体无臭味、颜色为灰色、灰褐色或黑色。
二次发酵
若需要进一步提高堆肥产物的腐熟度,可将堆体移出覆膜发酵区继续堆置15d~30d,中间翻堆1~2次。二次发酵也叫陈化或后腐熟,过程包括降温期。二次发酵过程中,严禁再次添加新鲜的堆肥原料。含水率宜控制在40%~45%。为减少养分损失,物料温度宜控制在50℃以下,可通过调节物料层高控制堆温。二次发酵周期一般为15d~30d。发酵终止时,腐熟堆肥应符合下列要求: a)外观颜色为褐色或为灰褐色、疏松、无臭味、无机械杂质; b)含水率宜小于30%; c)碳氮比(C/N)小于20:1; d)耗氧速率趋于稳定。
后处理及利用
将生产出的腐熟堆肥散装或装袋存放于防雨地方待售。制得的腐熟堆肥可进行粉碎、筛分、深加工等处理。经过纳米膜好氧发酵获得的腐熟堆肥可直接还田利用,应符合GB/T 25246的规定。生产商品有机肥料的,应符合NY 525的规定。生产生物有机肥的,应符合NY 884的规定。生产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应符合GB/T 18877的规定。
其实,纳米膜也叫e-PTFE分子膜。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能够从膜的微孔结构扩散出去,而臭气分子如氨气,则溶于膜内层水气,然后滴落回堆体,被进一步分解,既减少了臭气的排放,又提高了堆肥的氮含量。外界雨雪无法渗入膜内,因此可以实现露天运行,减少投资。
纳米膜发酵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市政污泥等多种城乡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出现的投资高、成本高的难题。鸡粪发酵的有机肥当肥料的应用范围十分的广泛,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果农用于苹果、梨树、葡萄等,种庄稼的常用于玉米、小麦、谷子等,市政方面用于花卉、园林植物等。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鸡粪有机肥,与发酵鸡粪有机肥的环保新科技——纳米膜有机肥发酵设备。
使用纳米膜有机肥发酵设备发酵鸡粪有机肥的流程
1、发酵准备:准备原料鸡粪、辅料根据当地情况或需求选择玉米秸秆或稻壳等。
2、建立发酵堆体:可选择在平地上的条垛式,也可以选择槽式。无论哪种都要无漏风,外围要均匀密实。之后在垛体内安装温度计连接电脑。
3、发酵过程:通过物联网监控系统进行监控。发酵过程中随时观察发酵温度,调节供风量。粪肥无害化程度高,固氨效果好,成品品质好。
纳米膜有机肥发酵设备的选择透过性及微正压的工作环境可堆体供氧充分,发酵物无死角,粪肥品质优良,无异味,适合养鸡场等畜牧养殖业使用。
公司简介: 诸城汇泽机械有限公司坐落于美丽的山东省诸城市高新园芦河大道上,这里是中国的恐龙之乡,公司东临海滨青岛,南临海港日照,区位非常优越,交通发达便利。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设备制造企业。公司坚持以高技术和高质量,高服务于用户,以优质的环保机械制造设备赢的用户的信赖。现在主要生产死亡畜禽无害化处理和立式和卧式有机肥设备,搅拌机,烘干机,高温发酵机等。污水处理设备,固液分离机。气浮机,化制机等。公司秉承品质,用户至上,科技创新的经营理。